他将盗猎来的野生动物死体快递给下家,只留自己的电话和化名。货到目的地,快递员给他打电话,他再给买家打电话去收货。
支付环节,他也特别“讲究”,进货时只付现金;出货时不直接收钱,而是让对方把钱转到朋友的微信上。
1985年出生的李某某如此“有经验”,皆因有过犯罪前科。早在2012年,他就因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5年。
但这一次,他还是栽了。今年6月,四川射洪警方在四川多地,以及广东、广西将李某某等15人抓获归案,查获死体果子狸、白面狸、猪獾、野兔、蛇389只(条),果子狸533只。查明“总经销”李某某从今年1月至案发,发往广东、广西等地的死体果子狸、白面狸共计5100多斤,并在其住处查获死体果子狸、白面狸2200余斤。
这背后,还有着数千斤果子狸、白面狸等野生动物的交易流水,以及盗猎、贩卖野生动物的“黑色产业链”……
去年底,四川射洪市公安局金华派出所民警在搜救走失老人时,意外发现山林中安置的捕兽夹。民警注意到,这种捕兽夹还配置了报警器,一看就是“专业”的盗猎行为。
金华派出所把这个线索反馈给了射洪市公安局森警大队,森警大队随即展开调查,并很快排查到了一名可疑男子——绵阳三台人王某某,并同时锁定了其身边的梁某。
射洪市公安局森警大队副大队长梁宇表示,王某某和梁某网购大量捕兽夹和报警器,然后将捕兽夹绑上报警器,放在射洪、西充等地的山上,用于捕猎果子狸等野生动物。
民警发现,报警器分别编有序号,其信号可以通过一款软件连接到手机,当有动物被捕兽夹夹住后,报警器就会在手机上发出信号,并能定位。盗猎嫌疑人再根据信号上山“收货”。
办案民警没有立即抓捕,而是沿着交易链条顺藤摸瓜,发现,王某某和梁某把捕获的野生动物卖给了四川大英县的熊某某,熊某某又把货交给四川宜宾的李某某。而在对李某某的追查中,办案民警又锁定了其在四川资阳、巴中等地的“上线
据梁宇介绍,李某某的家在宜宾屏山县农村,经营着一个养殖场。但同时,他也向4个“上家”收购野生动物。而他的4个“上家”,有的直接去山上盗猎,有的是“中间商”。
据射洪警方信息,目前该案15名犯罪嫌疑人到案,包括了从盗猎者、中间商、总经销,直到消费者的整个产业链。专案组共查获死体果子狸、白面狸、猪獾、野兔、蛇389个(只),果子狸533只。查明“总经销”李某某从今年1月至案发,已经发往广东、广西等地的死体果子狸、白面狸共计5100多斤,并在其住处查获死体果子狸、白面狸2200余斤。梁宇表示,按照一个死体果子狸7-8斤的重量,总计上千只。
办案民警发现,早在2012年,“总经销”李某某就因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5年。因此,有着“行业经验”的李某某,反侦察能力极强,“经营”过程中格外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