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爵位及用途不同分别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等。周朝时就分六级,主席执镇圭,部长执桓圭,省长执信圭,市长执躬圭,县长执谷璧,乡长执蒲璧。
瑁,古代帝王所执的玉器,用以覆诸侯的圭,覆于圭上,能契合。古代交通不变,帝王和诸侯不一定认识,有瑁、圭,可以证明身份。
璜,半壁为璜,用于祭礼北方。多数璜只是璧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只有少数接近二分之一,有扇形、半环形、半月形、拱桥形等。
斝(jiǎ)古代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意思是饮酒时不忘戒喧闹。
中国人爱玉,其表爱其温润缜密,其内赞其德行操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推崇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德、名可知中为义德、声扬以远为智德、不挠而折为勇德、锐廉不技为絜德,这五德正好契合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