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QQ:1501411344
很难用一句话一个事物概括一个时代的童年,因为它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一部分,是一生中最纯粹、最快乐的时光。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为其一生快乐的回忆做基础。
“吃”是我童年最大的乐趣,现在也是。乡下野丫头的快乐除了自己动手采摘就是1毛钱以下可以品尝的快乐。那些来自山野的小野果以及廉价的零食都是我小时候的最爱。
【简介】鲁迅先生从百草院到三味书屋的时候描写过。我老家管覆盆子叫托盘,农历五、六月成熟,味道甜甜的酸酸的有点类似于草莓,是很多农村小孩的最爱。山上或者坡上都会有,是根生植物每年在同一地方生长。
【名称】桑葚【口味】有点酸甜,熟的太透有点面【售价】一般去树上采,学校门口有卖的五分钱一茶碗。现在超市5.9一斤,是大个的,凉山的。【简介】这个都不陌生了,种桑树的地方都是大产量,现在到处也有卖的,但是没有当年的味道了。我家乡不养蚕,桑树都是野生的,是粗粗高高的树,要吃的话需要爬到树上去摘,一边摘一边吃,相当的开心。我小时候经常爬到树上去摘,现在楼下也有棵大桑树,满树红的绿的桑葚,地下铺了一层黑的。
【名称】金刚藤【口味】青时是苦的,熟透是甜的,硬硬的,皮有点厚【售价】没看到有卖的【简介】学名叫金刚藤,我老家称死孩子拳头(这名糁人),是深秋霜降以后才可以吃,植株是矮丛,大小孩丫都可以采到,到深秋叶子全部会变红,老远一非常漂亮(几度怀疑琼瑶小说秋歌里描述的就是这种玩意)果子被霜压过以后就可以吃了,一串串的,甜甜的,小时候穿着棉袄笨笨的跑山里去采。
【名称】棠棣,就是形容兄弟情深的那个堂棣【口味】酸涩【售价】没卖的【简介】我家乡管这个叫堂栗,山里长的,树丛也不高,味道一般,很酸,有时候还涩涩的,我不太喜欢吃。
【名称】黑枣【口味】有点甜,但不是特别甜【售价】五分钱一茶碗【简介】秋天熟透。学校勤工俭学摘松果的时候正好熟透,(每每回忆起上学时候勤工俭学和摘松球,就会不由自主的乐啊,附近学校的学生都上山了,那叫一个欢乐啊)现在卖糖葫芦的也卖,不过这玩意吃多了不消化。
【名称】狗奶【口味】甜的【售价】免费【简介】长在田里或者菜地的,玉米地里喜欢长,河北土名叫狗奶,我们家叫腌油(发音)学名龙葵。一年生野生草本植物,结的果实熟透后变成黑紫色,非常甜,掉色,小时候摘的放到花裙子里把裙子染了,心痛的一边哭一边吃,一脸擦眼泪,脸变成了紫不溜的小花脸,嘴里也是紫的。我妈在院子里种了一棵,去年带着孩子去花海摘着吃。
【名称】野葡萄【口味】没什么味,有点奇怪味道【售价】满山遍野都是【简介】这个我也吃过,但是不太好吃,我家乡老人说这个不好吃,但孩子肯定是什么都敢尝一口的,味道很一般,但是肯定是没有毒(我还活着)。不过好像很多人不知道,野葡萄是分两种的,一种是熟质是紫的就是图片上这种,一种是熟透是白的,白的那个是非常好吃。
【名称】冰棍【口味】甜甜的花生味【售价】五分钱一根【简介】花生冰棍我的最爱啊,当时普通的冰棍是两分钱一根,花生的是五分钱一根,雪糕一毛钱一块,可以用酒瓶子换的。那时候觉得每天能吃上一根冰棍就可快乐了,天天跟哥哥盯着家里的酒瓶子,空出来了马上换成冰棍,你一口我一口分着吃了。现在我也爱吃花生的,今天还找人帮我找,大有非卿不吃之态。
【售价】一毛一袋【简介】酸梅粉里面有一个小勺,我小时候吃的时候是西游记的,还有十二生肖的,那时候以攒这些小勺为荣,有一个小铁盒子,里面放满的全是这样的小勺,现在早就不知道扔哪里去了。
【名称】桔子糖【口味】酸甜味道,有特别好闻的桔子味【售价】一分钱两块【简介】这个是可以消费得起的,没事就买几分钱的,桔子味道非常浓,清爽上口,如今回忆起那味道,嘴里还流口水,后来去超市的时候遇到还是会买一盒,不是当年的价格,也不是当年的味道了。
【名称】泡泡糖【口味】甜的,但吹不出泡泡【售价】七分钱一块,长条【简介】据说是面筋做的,是吹不出什么泡泡来的,味道很不错,可以一直嚼着,纯无聊嚼着玩,那时候有大大圈了,不过造价太高,一般孩子消费不起,所以吃能吃便宜的泡泡糖解解馋。不过我不会吹泡泡,大大我也吹不出来,这玩意也遗传,小宝也吹不出泡泡。
【名称】糖人【口味】甜到骨子里的甜【售价】三毛钱【简介】守在做糖人的老爷爷跟前,那眼睛随着他手里的糖人和锅里的糖浆来回移动着,那时候感觉要是我外公也做糖人多好啊,我可以天天吃糖了。那时候糖人是几毛钱一个,买了总也不舍得吃,看着,实在忍不住了就添两口,就这样添来添去糖人就到肚子里了。
【名称】棉花糖【口味】甜甜的软软的【售价】一毛钱(现在10块?)【简介】70后尾巴80后的人说小时候没吃过棉花糖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起。上学的时候一开运动会就会有特别多在卖棉花糖的,一毛钱一大块棉花糖,入口即化,舔一口回味一下,感觉那么大的东西真经吃。
【名称】白薯糖【口味】甜,还拉着丝(拔丝效果)【售价】免费【简介】小时候没吃过真正意义上的白薯糖,都是小时候家里煮白薯剩在锅底的那种,用筷子一挑,拉着长长的丝的那种,如今总会回忆起小时候围着锅台闻那甜丝丝味道的白薯糖味道。现在牙不行了,生怕把牙给我黏下来。
【口味】甜的【售价】上扎一针【简介】很小的时候吃过,打针的时候村里的赤脚医生会给你一个彩色的糖丸,甜甜的,糊弄着让你把针打了,好像有一丝沙沙的甜,说不出来的味道,反正觉得特别甜,也不知道是不是刚打完针痛过后吃那糖丸就分外的甜。或者是我记不清了,吃的是脊灰糖丸?
【名称】塔糖【口味】微甜【售价】2分钱一块【简介】‘塔糖’是打肚子虫子的药,算是糖。小时候就爱吃这个药,把它当糖吃,还吃得津津有味。那时候感觉肚子一痛,家里大人直接就对症下药——买塔糖打虫子。肚子痛还喝过一个白水水,苦的,难喝,我不知道叫啥。
饮料这个词是长大以后才知道的,我童年对饮料没有什么概念,那时候因为物资匮乏,都是同学之间相互研究配方,糖精自不必说,粉啊、醋的都用过,不跟现在似的各种各样的上百种。
【名称】汽水【口味】类似于可乐的味道【售价】1毛钱【简介】跟可乐大有区别,小瓶,一毛钱一瓶,一捆十瓶九毛钱,要退瓶子,现在我都遗忘那种味道了,因为零用钱有限,只喝自制的,剩下的钱攒着买小人书。
【名称】女士香槟或者小香槟【口味】描绘不出什么味道,难道是初恋的味道?【售价】5毛钱【简介】小香槟也叫女士香槟,酒瓶上贴着一个级的美女,香槟与桔子水当年是家里有客人才会给喝的。香槟应该算是酒吧,如今结婚庆典都开香槟怎么着的,跟那时候肯定不一样,小时候的香槟与桔子汽水是老少皆宜,我小时候总偷着喝的。现在一些老的汽水饮料也都又生产了,感觉不怎么好喝了。
【名称】麦乳精【口味】甜的,有股麦香味【售价】几块钱,具体价格忘记了【简介】麦乳精,白色颗粒状,甜香味(跟现在鸡精类似,我一直怀疑是它变的)干着吃,冲着吃都可以,是80年代看病人的首选,上学带着麦乳精冲的水,脸上也倍有面。
写到玩基本大同小异,城乡差不多能结合在一起,娱乐活动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农村地方大,又是山又是水的多了一些光景,但玩的东西大致都是差不多。
躲猫猫分躲和跑的,躲的呢就是藏起来让蒙眼着找,点一点二点三,都点齐了开始找人;抓的人是看到人了你得逮着他,你捂眼的地方叫做家,如果逮不着让他投家了,那么你请继续努力吧,人越多越有意思。
单腿支地,双手搬起另一条腿用膝盖与对方对战,直到把对方兵营捣反,可以男男玩,也可以玩,也可以男女混搭一起玩。很累人的体力活,现在的小孩子都不玩了,家长说了太危险,受点伤又要打官司又要告状的麻烦。
如今仍在流行的游戏,只要电视上出现师生欢快的场面,这个活动就会出现,在学校玩的时候一般个子高的一个当老鹰,一个当老母鸡。我个子矮,基本都是在尾巴上,动不动就被甩出队伍了。
很多人围成一圈,然后一个人拿个手绢在后面转,扔到谁身后,谁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拿起来跑着把手绢偷扔出去,那就要起来表演节目。当年上体育课的时候我的最爱,坐着肯定比跑和运动要舒服的多了。
现在家里还有不少,一分钱两个,。各地玩法都不相同,我们是挖三个圆洞,然后用手往里弹,别人也可以用弹珠把你的弹跑。如今回忆起来,有很多都是个中高手,如果加强练习没准也能有一手小李飞珠的利落手法。现在孩子也玩不上了,家长说了太危险,小孩子没事吞肚子里怎么办。
旧书旧报纸撕了叠成四方纸牌,两个人或者几个人打,都能摔得胳膊痛。而且这活动相当的公平,绝对分大小量级。纸牌里可以垫东西,最常用的是铁,白薯,当年我是长期沾白薯,然后晒干让牌薯达到纸浆合一的境界,那简直就是牌局上的东方不败了。(如今手里有纸经常下意识的就折成纸牌了)
九宫格,用布缝制的键子一格一格的跳,每一层都不一样的跳法,很繁锁,一共是十层,很多人可以一起玩,而且绝对是个有技术含量的活动,从眼到脚上的力度,到弹跳力,到目测的空间分析与掌握,绝对是相当的有水平。
抓子,我家乡叫抓把骨,上小学的时候,如果你没有一副磨的圆圆的石头把骨,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女生,这玩意是要天天装书包的,就如干活的家把什一样,冬天天冷不能出去玩了,OK,咱们的把骨上场了,开始玩吧。把骨我还是会玩的,前几年还玩给侄女们看,全套流程都记得呢,技术分也还行。
布做的毽子,大家都叫布袋的那个。毽里面装的是玉米或者稻粒,玩的时候分两组,对立而站,可以跑,可以躲,可以进圈里,如果被打中要站在原地不动,队友接住了敌方打来的毽时,就可以跟对方换救,接出一次救一个人,救谁那可是很有讲究的,就如足球一样,你踢的臭还想上场,你这不是存心添堵吗。平常也可以踢也可以几个交叉着扔,我现在天天也会扔个1000-3000个。
收集一大把冰糕棍,玩的时候几个人一起玩,拿起手中的冰糕棍空投撒下,然后一根一根取取,每次只能拿一根,碰到别的棍算输,轮到对方抽,最后谁抽的最多谁就赢。
不知道城乡有没有这种经历,放了学一群人找个空旷的地方开始飚车——自行车,个子小的只能掏大梁(大金鹿啊,从车梁里伸过腿去)骑,有的骑在大梁上,然后一群人比赛,观众粉丝还不少,跟现在的赛车有异曲同工之妙。
淘气的男孩子真拿弹弓打人家玻璃啊。对男孩子来说,弹弓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无论农村还是城里,只要是男孩子,大概没有没玩过弹弓的。弹弓这种东西应该算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并非因为玩坏了,而是因为被没收了。家长没收过、教师没收过、街道大妈组成的侦缉队也没收过,还被比自己更大的孩子抢走过。可以说,每把弹弓都有挨批、挨揍的血泪史,也有打碎过人家玻璃、打死人家鸽子、老母鸡等“犯罪史”。然而孩子们往往是“属耗子的——撂爪就忘”,每次疼痛好了后,总能迅速自制一把新的,继续玩。我的这把是我侄子给我的,皮筯还没弄上。
每个地方玩法不一样,我们是有一个人敲桌子,剩下的人围成一圈然后拿一个物件传,这帮人就着急往外送,敲的人冷不丁喊出‘不许说话不许动 ’,好吧,这一切都静止吧,谁说话谁动了就会被打鼻子眼。。。。。。。或者弹脑门,上学的时候最损的一次让学我们村里一傻子走路,可难为坏那些犯规的人了,那哥们走路太有个性了。。。。。。惊天地,泣鬼神。
快乐分很多种,有一种快乐是物质给予你的,有一种快乐是岁月给予你的,而我们童年的快乐是大家在一起有共同话题的快乐,大家的爱好也都差不多,如果说要回忆快乐,那么我想我应该来描述一下那些曾经让我们很快乐的事情。
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过家家游戏,有人扮爸爸,有人扮妈妈,有人扮宝宝,摆上一大堆的玩家,检树叶子和破碗,那石头切菜,弄的满地都是菜叶子和水渍(有撒尿和泥装做饭的经历吗?)娶媳妇,搞的跟真的一样,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还去邻居家穿门,现在想想挺有意思。
他们骑着自行车,他们驮着大箱子,在学校门口摆了各种各样的小物件,每次听到他在学校门口都没有心思上课,一下课摊位都会被围的水泄不通,不买看看也觉得老开心了,童年的时候学校门口的小商贩是最受欢迎的人。
我们这一代童年对书的回忆是那些可爱的小人书,而不是现在孩子课外辅导书,一本几分钱,买一本书全班同学都可以看过来,那时候觉得同学都来借你的书看是一种荣幸,当然也有特别扣门的同学,只给自己看,然后还看好几遍,看的时候用不屑的眼神扫着那些想看的人,摆明了就是不给你看故意气着你。
谁的本子上没贴几张不干胶贴画都真不好意思拿出来给同学看,自己喜欢的明星贴画或者动画片的贴画都贴在本子上,以谁贴的最多为荣,80年代啊,几分钱的贴画那就是高消费啊。。。。。。。我的本子现在还保留着哟,偶尔还会翻开看看企图找一找我童年与少年时期可否有过怨妇式的轻愁。
那时候同学之间示好用明信片,传递情书也用明信片,过年过节或者毕业你没收到明信片那证明你这人缘太差了,基本是班上多少同学就买多少张,老师也有。网络时代明信片基本断了,很多都是买来纪念收藏的。
身披麻袋头顶白菜腰系麻绳装东方不败,很流行一句话。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的小时候都跟我有着一样的经历呢,不是披个毯子就是披个麻袋,麻袋角絮进去正好扣到头上,遮风遮雨装大侠,我还披过纹帐装《绝代双骄》里的移花公主。
写给我的小宝尖:整理博客的时候翻出的旧文,改了改再发一次。不是懒,而是12年了,当年的心情跟如今有很多不同。那时候小宝正在我的肚子里,时不时踹我两脚。现在呢,她是六年级的孩子了,还可以过一个六一。
多让人开心的孩子啊!她天天在我身边洋溢着玩闹气氛,活泼心气就像我儿时的满天星星,一闪一闪的都是欢愉。每一个时刻都是我喜欢的、开心的,也是她喜欢的、开心的。
在喜欢面前我们都是那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喜欢的愉悦和满足教会我们怎样爱生活,爱自己!欢欣之情像鸟飞翔于天与海的怀抱中,像初升的太阳燃烧着天空和海洋,像树木枝桠向着天空舒展生长,像灿烂星河每一颗璀璨一样争先闪烁。
公司地址
联系电话
QQ:1501411344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