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陂村苏氏族人来到中山大道旁车陂涌里一个长约50米、宽约10多米的龙船坞,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起龙仪式正式开始。当水闸打开,水流出河涌,龙船坞的水位下降,村民们陆续跳入河中,把埋在水底的龙船身上的淤泥和污水清理干净。
经过众人的努力,随后车陂“武功苏”家族的两条龙舟终于现出真颜,浮在了水面上,其中一条就是著名的“老龙”东坡号。
起龙、采青、招景、应景、赛龙、藏龙、散龙……广州的龙舟文化步步有讲究。其中“起龙”正是第一步,预示着龙舟文化盛宴拉开帷幕。
“起龙”就是把龙舟从藏龙舟的涌底或池塘抬出来。“四月八,龙船透底挖”,“起龙船”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天呢?苏应昌介绍,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显世的降生之日,选择这天作为传统起龙船的日子,以示百姓对龙舟的尊重以及祈求事事顺利的心愿。
龙船“起来”后,首先是清洗淤泥,检查船身是否有爆裂或变形,然后再紧龙筋,使船身更为硬朗,接下来是上油。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龙船还不能真正称之为“龙船”,因为龙头、龙尾还在祠堂里供奉着,要通过“请龙”仪式,龙头、龙尾才真正和“龙身”会合,并把锣鼓、彩旗、罗伞一一放好,把“真龙请到龙船上”。
车陂村有着近千年的建村史,这里人丁兴旺、水路发达,因而较早诞生了龙舟文化。而有文献相传至今的车陂扒龙舟,亦有150余年历史。150多年前,车陂已有一艘龙船乸,稍后出现龙船公,即造于1868年的苏氏晴川祠第一条龙船东坡号,该龙船及其帅旗保留至今,为车陂龙舟保留的最早实物。
悠久的历史如今仍在传承。现场村民老中青三代都有参与,86岁的苏炳培就是其中的元老之一。“我17岁开始参加比赛,一直划船到82岁。年轻时我在越秀南路附近工作,每次一有龙舟赛,我都会主动赶回村里。别看我年纪大了,其实村里还有不少老人85岁还在划龙舟。”而本次起龙中,现场年纪最大的就不是他,“敲鼓的阿伯比我小一岁,但敲锣的阿伯比我还大一岁。”
据悉,目前车陂已有12个龙舟协会,分别以郝姓、苏姓、王姓、梁姓、简姓、黄姓、黎姓、麦姓、马姓等姓氏命名。据统计,全村有大小龙舟约70艘之多,其中传统龙48艘,是广州地区龙舟最多的行政村。
“十二个龙舟协会分别对应不同的宗族群体,以我们‘武功苏’为例,我们的祖先来自武功,所以称为武功苏,我们的祠堂是晴川苏公祠。”苏应昌表示,12个协会中有一支比较特别,其中11支对应不同的宗祠,另一支则是以前的疍家人落户在车陂后组建而成。
当天,除了村内围观的父老乡亲之外,早上刚过八点,113中学学生团体就已走进车陂晴川苏公祠,市级非遗传承人苏应昌边张罗起龙的事宜边为113中学学生们讲解苏东坡的典故、晴川苏公祠的历史、龙船会历史以及起龙仪式习俗。113中学学生在观看晴川苏龙船会起龙仪式后,开始前往一水同舟龙舟文化展览馆,在一水同舟龙舟文化展览馆内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车陂龙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