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六批广东省古村落授牌仪式在汕头举行。龙口镇霄南村和雅瑶镇陈山村成功入选。至此,鹤山市拥有的“广东省古村落”数量已有3个。马上跟着布丁君来看看
广东省古村落专项工作启动于2007年,是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广东省文联和广东省民协在全国率先发起的省级古村落抢救工作,也是我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鹤山市高度重视古村落的保护开发,支持完善古村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古村落旅游环境条件,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当前,我市入选广东省古村落名录的3个古村分别是古劳镇上升村、龙口镇霄南村和雅瑶镇陈山村。
据统计,在广东省,源氏仅2000余人,主要集中在鹤山、佛山两市,他们皆发源于鹤山市龙口镇霄南村。他们“皮肤白晳、鼻梁高挺、眼珠近黄”,可能是慕容鲜卑后裔。
据了解,龙口镇霄南村由霄乡和南安两条村合并而成。其中,霄乡古称坚城乡,村民以源姓居多,已有740多年历史。鲜卑历史文化、古建筑古祠堂、源氏人文故事、冰心奖儿童图书馆、源吉林凉茶形成了霄南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霄南的传统民居多建于清末民初时期,村里共有10座风貌古朴的宗祠。
其中,霄乡村最初的格局是按照南凉城的缩影建设的。霄乡村过去外有护城河,内有城墙环绕,重要的地方还设有烽火台和炮楼,整个村子看起来是个独立王国。先祖源潜夫将此地取名“坚城乡’,意为“比南凉城更坚固”。
解放前,村里还有固定的更夫,围墙边有一个四层高的炮楼,防止盗贼入村,可是这些东西后来都没有了,现在只有南门还有一小段城墙。
若是认真观察,会发现霄乡东门村前有一处火烧的痕迹,那是他们鲜卑人的传统习俗——每年中秋节都举行烧番塔祭祀习俗。
当晚全村人集中吃团圆饭,饭后村民围住番塔载歌载舞,随后开始烧番塔。据悉,“火供”中秋祭祀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源于鲜卑游牧时期,新到一片草原点上火堆驱赶野兽和表达愉悦旷达的心情。
霄南村环境洁净优美,村民好客淳朴,文体活动活跃,历来是广东省、江门市和鹤山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龙口霄南已连续三年举办鲜卑文化牛肉美食节,吸引众多游客前往品尝美食,体验特色文化。
作为鹤山市此次入选的另一条村落,陈山村历史文化底蕴同样深厚。陈山村建村至今已有752年,位于雅瑶镇区北面、距镇区4公里,下辖4条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是“东亚画坛巨擘”李铁夫的故乡。陈山香火龙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特色名片。陈山村古建筑风貌颇具特色,保存比较完整。
陈山火龙是陈山村的传统民间习俗,传承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被评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研究中国深厚龙文化、龙精神以及民俗学、社会学的“活化石”。陈山火龙一般在中秋节、元宵节期间举行舞龙活动。传统的陈山火龙活动主要分为造龙、起龙、大巡游、盘龙、收龙、饮龙酒等步骤,都选择在夜晚举行,一般连舞三天。陈山火龙龙头、龙尾高5米,用山草和香蕉树皮包扎,龙身以麻绳、铁线作为“龙筋”,用树枝扎成,节节相连又能活动。
李铁夫(1869一1952年),广东省鹤山市人。原名李玉田,号昭龙。“中国油画之父”,“先驱”。铁夫画阁位于雅瑶镇陈山村委会侧,1983年为纪念先驱者和画家李铁夫先生而建;1983年被公布为鹤山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江门市人民政府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目前,鹤山市正规划建设“李铁夫故居”。此外,还成立了“李铁夫美术馆”、“李铁夫学术研究学会”、“铁夫画阁投资管理公司”等,鹤山市文联还创办了文艺刊物《铁夫》杂志(笔者为该刊物顾问),艺术家创作发表了《李铁夫之歌》等歌曲,鹤山出现了以“李铁夫”命名的道路、艺术团体、义工服务队等。 据悉将于2019年李铁夫诞辰150周年举办系列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