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走在湘龙街道龙塘安置区里,两个“95后”大学生一边沿街查看,一边登记安全隐患。 林畅 摄
红网长沙县站9月28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林畅 通讯员 骆敏 甘鑫毅)“C12栋消防通道内,车辆乱停堵塞通道……”9月27日上午,在湘龙街道龙塘安置区内,“95后”的谭思君、何艳玲像往常一样,一边沿街查看,一边登记情况。除了是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的学生,两人还拥有另外一个身份:湘龙街道安全生产信息员。
从今年7月份开始,跟他俩一样同时拥有双重身份的共有12人。3个月来,他们一直活跃在湘龙街道的辖区内,走街串巷,协助摸底排查各类单位2188家,排查重大安全隐患就达67处。
谭思君学的是工程监理与安全评价专业,而何艳玲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专业,两人都是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大三学生。
“我们的职责就是协助排查安全隐患。”谭思君说,3个月来他和同学们跑遍了整个街道的大街小巷,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和排查出了不少安全隐患,自己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7月初,湘龙街道利用辖区内湖南安全职院这一资源,与高校深化校地合作,联合开展“安监联盟”计划。
聘请谭思君、何艳玲等12名学生作为实习生,担任街道安全生产信息员一职,深入辖区开展为期一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就是该计划落地的成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街道辖区内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安全隐患诱因也日趋复杂。如何确保“万无一失”?对此,湘龙街道除了采取校地合作模式,还在去年与中南社区试点引入第三方专业公司,以外包服务的形式,委托专业公司和专业人员,提供安全专业技术、评估认证等服务,确保安全生产监管的精准化。
经过试点,今年,街道全面铺开此项工作。专家定期“会诊”,对辖区内12个社区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并提出有助于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得到了企业的欢迎。
“有了第三方公司评估和专家的把脉,再加上安全职院学生的加入,弥补了街道安全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短板。”田博说,如今湘龙街道的安全生产可算是有了“专业管家”。
有了“专业管家”,也不能做“甩手掌柜”。对此,湘龙街道严格落实“党政同责 一岗双责”制度,每周均安排党政领导干部带队分行业检查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