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咨询 > 小体鉴宝之寻“龙”记|龙年话龙节后开工来上
小体鉴宝之寻“龙”记|龙年话龙节后开工来上
时间:2024-07-05 23:34 点击次数:

  龙是中国传统的精神图腾,全国各地都有各式各样的舞龙传统,人们以此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

  在上海体育博物馆第四展厅的实景沙盘中,首先映入眼帘的这条龙便是小青龙舞龙会中使用的道具——菊园小青龙。小青龙在中国众多的龙灯中属于小龙,纯手工制作,全长约10米,骨架由竹篾制成,一共8节,其中1节龙头,1节龙尾,6节龙身,中间用青布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减轻了许多重量,而且婉转灵活。龙身内置蜡烛,龙嘴口含一颗夜明珠。

  相传清朝末年,嘉定东门有一支龙舟队,当时,有位蒲姓老夫人酷爱观赛,每逢开赛定去庙里祈福。后来她身染重病,无法出门观看河里的龙舟赛,其子便请人扎出一条地上的“小青龙”,通过表演以博母笑,尽份孝心,舞龙随之在嘉定流行起来。

  小青龙体型较小,轻巧灵活,便于变幻出不同的造型,穿堂入室送去吉祥。舞龙时,常见的动作主要有:头尾齐钻、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在表演时,除了有9名舞龙人外,通常还有6名锣鼓队人员随行,其中1人在前面用花球引龙,其余人员在一旁击鼓、吹唢呐、敲金锣、击钹助兴。

  清朝末期,小青龙舞龙会就已经受到当地农户的广泛喜爱。每逢正月十五之际,人们便会举行舞龙会,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由法师将龙身从当地的伏龙庵中请出来,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舞龙人会带着小青龙进入各家的客堂,为家家户户送去吉祥。舞龙的时间多以晚上为主,据记载,元宵夜,街巷张灯结彩,龙灯游街穿巷,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小青龙舞龙会一般会持续一周左右,正月二十前结束。舞龙会结束后,人们将小青龙放回伏龙庵,待第二年的舞龙会。

  2009年5月,小青龙舞龙会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自2018年起,上海体育坚持非遗文化的记录、保护和传播。五年间,完成拍摄精武武术、船拳、八卦掌等19个体育非遗项目纪录片,策划推出体育非遗项目科普、体荟非遗进社区等各类线日,上海体育博物馆与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共同推出“尚武•承文•传艺”体荟非遗主题展,以历史底蕴为时代赋能,共同构筑上海体育文化的美好图景。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备案号:投放广告联系技术微信:abc0625999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

服务热线

abc0625999

扫一扫,关注我们